衛生部2月2日發布了關于印發《居民健康卡管理辦法(試行)》的通知,通知旨在規范居民健康卡發行、制作、應用和管理,使居民擁有唯一的、全國通用的居民健康卡,亦將居民健康卡提上操作日程。
根據此辦法,各地可將居民健康卡與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務卡“多卡合一”,而居民健康卡將實現患者在跨地區就診時,醫生一刷卡就能看到患者的電子病歷,甚至還能實現異地報銷結算。
衛生部亦公開表示,今年全國將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,啟動各省份試點工作。并爭取在“十二五”末居民健康卡持有率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同步達到80%。
而“集諸多功能為一體”的居民健康卡想要實現“漫游全國”,相關地方衛生系統人士、有關專家及技術人員均表示“路漫漫其修遠兮”。
北京:“全國通用暫時仍是努力方向”
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“北京市目前施行的社保卡和醫聯碼兩項措施,實際上已涵蓋”居民健康卡“的功能,而居民健康卡所涉及的健康服務和結算付費等功能亦可實現。”
而在北京工作的小陳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“社保卡在定點醫院看病很方便,而有時候在不定點的醫院里看病,病歷上會有一個醫聯碼,可以記錄就診信息,下次再看病亦可直接刷碼。”
小陳所說的醫聯碼是針對北京市還有大量外地患者、新農合患者等的就醫“一卡通”。據悉,醫聯碼采集的信息涵蓋了45項門診信息和住院病歷首頁信息,包括患者的姓名、年齡、性別,基礎性疾病、曾經在北京地區哪家醫院接受過治療等,這些信息可供接診醫生在診療時參考。
而上述相關負責人亦表示,“雖然目前本市已基本實現‘居民健康卡’功能,但北京市社保卡全國通用暫難實現。”而針對衛生部所提到的全國通用,該負責人表示“是未來努力的方向。”
江蘇:全國通用基于“全國統一的密鑰體系”
據悉,江蘇省真正意義上的居民健康卡將在連云港和淮安試行,而南京已發放的70萬張市民卡已具備了健康卡的絕大部分功能。另外,2012年上半年,南京市將力爭網絡布線覆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,年底前實現市民卡醫療應用全市全覆蓋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致電江蘇省衛生廳了解到,居民健康卡在連云港和淮安的試行工作尚在籌備中,而南京市民所發放的類似社保卡的市民卡涵蓋三大功能,即個人身份識別功能、支付功能和基本健康信息儲存功能,包括血型、疫苗接種史和藥物過敏史等。
據江蘇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公開介紹,一張全國通用的居民健康卡最大作用是使跨地區就醫變得容易方便。一方面它能保證治療的連續性,另一方面具有社保結算功能,未來有可能實現跨區域費用結算。
而江蘇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亦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表示,“衛生部要求的規范基礎是全國統一的密鑰才可實現,但目前基本都是以城市為單位的密鑰。”
而要實現全國通用,“首先衛生部的全國統一的密鑰體系需先建立,然后分配給各省后才可實現,并且讀卡的設備亦需統一。而居民健康卡的制作發行具體實施起來相對較為容易。”
一位研究密鑰方面的資深軟件工程師對此表示,“實現全國通用是可能的,但必須基于國家先出臺一套標準進而應用,需要全國統一的密鑰體系。但總體來說從技術可實現。”
但也有分析對此提出可行性并不樂觀,因為技術和管理需要磨合期,而統一所有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亦需很大費用,而亦有醫生擔心居民健康卡可能加劇大城市大醫院的就診難問題。